形态描述
标本采集地 山东烟台(岩岸),黄海北部(水深51 m、底质泥砂具贝壳)。
形态特征 不完整标本体长30 mm,体宽(含疣足)2 mm,具30多个刚节。
活标本橘红色,酒精标本肉色。
体背面拱形,腹面扁平,体节背面具3个次生环轮。口前叶宽大于长,亚矩形。2对红色圆眼,呈倒梯形排列,无附加眼。口前叶后缘两侧具1横项脊。3个触手,中央触手位于口前叶中央、前对眼之间、长达触角的末端,侧触手1对、位于口前叶前缘、末端与中央触手处于同一水平。触角1对,亚三角形,稍长于口前叶,仅基部愈合。2对围口节触须,背对稍长于中央触手,腹对为背对的2/3。触手和触须具不完整的环轮(图174 A)。
咽前端具13—18个软乳突,亚末端具很多小齿的圆锯,其后有1中背齿(图174 B)。前胃位于第6—9刚节。
疣足单叶型。背须近末端具环轮、但近基部环轮不完整,第1对背须约与体宽等长、具13—15个不完整的皱褶状环轮,其后背须长短轮替,长的约为体宽的2/3长、短的约为体宽的1/2长。腹须紧靠钝锥状的刚叶(图174 C)。
疣足具1束复型镰状双齿和刺状刚毛,刚毛端片长短不一、切割面有锯齿、端片末端有巾部。体前部疣足刚毛束上方的复型镰状双齿刚毛,端片较细长为镰状和刺状(马刀状)(图174 D—E)。体中部疣足的复型镰状双齿状刚毛,端片较短、亚端齿稍大于顶齿且具中部齿(图174 F)。刚毛束上方的1根细长简单型刚毛,末端稍弯曲、单齿(图174 H)。刚毛束下方的1根简单型刚毛,末端明显双齿、具巾部(图174 G)。第1对疣足具足刺4根,末端尖锥状(图174 I),体中部疣足足刺3根,体后部足刺1根斜钝锥状(图174 J—K)。
A.体前部背面观;B.咽前端(示乳突、圆锯齿和中背齿);C.体中部疣足;D.体前部疣足的复型镰状双齿具巾刚毛;E体前部疣足的复型刺状双齿刚毛;F.体后部疣足的复型镰状双齿具巾刚毛;G.刚毛束下方的简单型双齿具巾刚毛;H.刚毛束上方的简单型单齿刚毛;I.第1对疣足足刺;J体中部疣足足刺;K.体后部疣足足刺。(A—C仿Imajimma)
本种曾被误定为胖裂虫。
形态特征 不完整标本体长30 mm,体宽(含疣足)2 mm,具30多个刚节。
活标本橘红色,酒精标本肉色。
体背面拱形,腹面扁平,体节背面具3个次生环轮。口前叶宽大于长,亚矩形。2对红色圆眼,呈倒梯形排列,无附加眼。口前叶后缘两侧具1横项脊。3个触手,中央触手位于口前叶中央、前对眼之间、长达触角的末端,侧触手1对、位于口前叶前缘、末端与中央触手处于同一水平。触角1对,亚三角形,稍长于口前叶,仅基部愈合。2对围口节触须,背对稍长于中央触手,腹对为背对的2/3。触手和触须具不完整的环轮(图174 A)。
咽前端具13—18个软乳突,亚末端具很多小齿的圆锯,其后有1中背齿(图174 B)。前胃位于第6—9刚节。
疣足单叶型。背须近末端具环轮、但近基部环轮不完整,第1对背须约与体宽等长、具13—15个不完整的皱褶状环轮,其后背须长短轮替,长的约为体宽的2/3长、短的约为体宽的1/2长。腹须紧靠钝锥状的刚叶(图174 C)。
疣足具1束复型镰状双齿和刺状刚毛,刚毛端片长短不一、切割面有锯齿、端片末端有巾部。体前部疣足刚毛束上方的复型镰状双齿刚毛,端片较细长为镰状和刺状(马刀状)(图174 D—E)。体中部疣足的复型镰状双齿状刚毛,端片较短、亚端齿稍大于顶齿且具中部齿(图174 F)。刚毛束上方的1根细长简单型刚毛,末端稍弯曲、单齿(图174 H)。刚毛束下方的1根简单型刚毛,末端明显双齿、具巾部(图174 G)。第1对疣足具足刺4根,末端尖锥状(图174 I),体中部疣足足刺3根,体后部足刺1根斜钝锥状(图174 J—K)。
A.体前部背面观;B.咽前端(示乳突、圆锯齿和中背齿);C.体中部疣足;D.体前部疣足的复型镰状双齿具巾刚毛;E体前部疣足的复型刺状双齿刚毛;F.体后部疣足的复型镰状双齿具巾刚毛;G.刚毛束下方的简单型双齿具巾刚毛;H.刚毛束上方的简单型单齿刚毛;I.第1对疣足足刺;J体中部疣足足刺;K.体后部疣足足刺。(A—C仿Imajimma)
本种曾被误定为胖裂虫。
国外分布
分类讨论
Eusyllis inflata Marenzeller 应属于圆锯裂虫属 Dentatisyllis,因为该种咽末端除具软乳突和中背齿外,咽的亚末端还具很多小齿的圆锯。